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 先去上京 (第2/6页)
人和百姓和地主都是受益方,亏损的只有朝廷。 这是一种朝廷给士大夫阶级让利的行为。 可长久以往,农税日益减少,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早晚会崩溃,必亡。 但这是大雍现状,顾正言目前又不能改变。 没有力量改变,那就先适应。 顾正言决定,下河村和附近几个村,要是决定投田,自己全部笑纳。 只是他现在准备去上京,想用书信先处理下河村的投田,其他村子,回去再亲自处理。 主要是下河村的乡亲们信得过。 他才不会蠢到像某些穿越者般,知道投田之举关乎国之根本,就毅然拒绝乡亲们的投田。 这尼玛不有病吗? 自己屁能力都没有,就妄想通过此举改变世界? 对于这种人,顾正言嗤之以鼻。 就算他不接受投田,乡亲们也会投给其他举人。 这大雍朝,不多他一个举人。 更不少这几亩田。 而且举人接收这些投田,从短时间来看,其实是救这些底层百姓。 以下河村举例,他们每年的赋税是三成,看起来不多,但要注意,这三成只是赋税,还有苛捐杂税。 赋税其实在整个历史上,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要百姓的命,要命的是苛捐杂税。 这些苛捐杂税狠一点的甚至要剥削百姓四五成... 以南宋举例,苦捐杂税就有曲引钱,白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