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_106、库班战役(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6、库班战役(二) (第1/4页)

    苏俄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还是超出了李海顿的估计。

    在战前,由于受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量的美国投资特别是各种闲置的机器设备被廉价卖到了苏俄,这极大地加快了整个苏俄在三十年代初开始的工业化进程。自从一九二八年以后,苏俄在美英和法国的帮助下,在乌拉尔地区就建立起了一套规模宏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际上在整个战争爆发以前,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俄的工业总量基本上已经与奥匈帝国持平,每年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1580万吨,煤的产量为1.5亿吨,发电量为500亿度,并且拥有66万台金属加工机床。苏俄在战前的工业能力已经远超英法,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国(奥匈帝国1939年钢铁产量为1290万吨,机床保有量为72万台)。

    虽然在一战后的苏俄已经比帝俄时代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损失了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和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依然拥有1.2亿人口和近1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失去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顿涅茨地区的煤铁,但随着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的矿产开发,苏俄依然拥有充足的工业原料和每年4300万吨的原油产量(这一数据远超奥匈帝国每年750万吨的原油产量,而德国几乎没有什么石油)。

    在人力资源上,苏俄拥有1.2亿人,德国拥有7500万人,而奥匈拥有7300万人,相比之下德奥帝国稍占优势,但苏俄能够把国内2100万20-39岁的男性公民中的一半都动员编制进入军队中,而德奥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