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二、意大利(四) (第2/4页)
团军大约25万人,德奥联军进攻兵力大约是意军的两倍。缺少作战经验的意军缺乏火炮,而且并未构筑纵深防御阵地,从而导致奥德联军很快突破中央防线。 由卡尔大公指挥的第20军是右翼进攻的先锋,第14军则在他们后面作为支援。 实际上在战役发起之前,意大利总参谋部已经向总参谋长卡里多纳上将发出警告,德奥联军在特伦蒂诺集结了大批军力,有可能向意军发起进攻,要求他放弃对伊松佐河区的作战计划。但卡里多纳则认为奥匈军队在特伦蒂诺的集结只是为了牵制意军对伊松佐河的进攻,并不认为奥军会向意军发起全面进攻。 毕竟意大利在威尼托地区集结了110万大军,从兵力对比上,奥匈方面兵力要少于意军。但他忽视了德军,实际上就算加上35万德军,德奥联军的总兵力也仅于意军相当,可是,匆匆组建的意大利军队装备和训练实在太差,而且毫无作战经验。 相比较而言,德国第9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都是身经数次大战的精锐,而奥匈军队虽然战斗力比德军要差,但也比俄国人稍强。更重要的是,奥匈军队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虽然在最初的加利西亚战役中吃过大亏,但在随之而后的几次对俄战役中却都取得了胜利。连续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原来并不很高的士气,而且由于奥匈陆军在李海顿的指挥下,并没有与俄国人硬拼消耗,也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富有作战经验和军官和士官们得以保存,这让奥匈军队的战斗力一直能得到维持。 但处于特伦蒂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