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0节 (第1/6页)
他出了江湾翰林,先是去了一趟复大化院,填写了这份材料,大致就是同意参选,承诺所有资料真实有效等,之后又和赵院长喝了一会儿茶。 这次评选,对周瑞来说是好事,对复大也一样。 “院士”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述到建国初期,那时叫“学部委员”,属于“职位”和“荣誉”一体化的超规格称呼。 现代“院士”实际上是对原有“学部委员”概念的拆分,普通人理解的“院士”,其实是起源于九十年代。 科学院、工程院,前者注重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比如数理化生,后者注重实用工程技术,统称为两院院士。 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数量虽然在增加,但竞争依旧异常激烈,复大至今也只有34位院士,依旧处于活跃状态的只有25位。 括弧——院士并不一定产生于高校,企业也有诞生,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实际上每年增选,来自各大学的只占60%。 (民营企业确实很少,但有。) 周瑞原则上,可以找往届院士推荐,然后自己往上争取,但他本人之前压根没这个心思,现在这事儿落复大头上,可谓是捡了个便宜。 稳稳拿下一个名额,还能宣示一下和周瑞的关系,面子里子都有了。 这几年周瑞虽然和学校的关系越来越少,但当初也是得到了许多帮助的,所以流程上也不会让学校难办。 赵院长递过来一张刚整理好的表格,说道:“这个是当下到明年中,复大自己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名单,都是工程、化学、材料相关的,你抽空来坐坐。” 周瑞看了看,其实没几个,毕竟是缩小了领域范围的。 最近的是下周,有个电池、储能领域的会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