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性本善_分卷阅读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 (第4/4页)

从违法到犯罪,也是一种规律——失踪者的活动场所是让他很舒适的地方,凶手一定对丛林非常熟悉,而在凶手年幼的时候一定与张朝阳有过相当长时间稳定接触,时间长到可以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凶手本人不会像张朝阳那样不合群,他可以与人和平相处,没有人把他当成威胁,他甚至会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收入偏低。

    说实话,我国在刑事案件侦破方面不管是设备、技术还是手段都相对落后,那些美国大片里仅凭一小块纸片或者凶器上的一点花纹就破案的事情在我国基本不会发生。我们破案主要还是靠走访调查受害者的人际关系,根据作案动机努力寻找凶手。但是连环杀手的受害者通常并没有明显的联系,这使得凶手本身游离于警方的视线之外。

    当然能够发动群众也是我们的优点,既然凶手是被人私下收养的,只能依靠群众提供线索了。于是警方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走访,重点调查二十四年前被突然多出来的孩子。

    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三名在那个时间段被收养的男婴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这三名男婴现今有一名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案发时间段内不在Z市,剩下的两人,范毅林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现在在本市一家小超市做理货员,武明全七岁时养父母又生了个男孩,从此他便成了无人疼的野草,初中毕业早早混迹社会,成年后还因为盗窃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现在在森林公园景区门口专门介绍游客花高价买一些假货,景区管委会想抓他的时候他就跑进山里,对山林比工作人员还要熟悉。

    警方传唤武明全颇费了一番工夫——对于这样被劳教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