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娶妃后,我有了读心术 第203节 (第4/8页)
去了庄子上,种那么多的花生自然不可能就那么放着,两妯娌凑在一起招了不少的工匠又将榨油的机器小小的改进了一下,改成了适合榨花生油的机子。 五皇子妃的庄子上很快多出了一个榨油的作坊,两千多亩地的花生已经全部晾干,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左右,光是花生就收了一百五十多万斤,太占地方了,因此,花生一干就开始打油。 此时的百姓吃的大多都是猪油,为什么呢? 因为猪油便宜。 猪rou三十五文至四十文一斤,但能熬油的猪板油要贵上一两文,再熬成油,差不多合五六十文一斤左右,而且还能得一些油渣,炒菜做馅都是可以的,不浪费。 除了猪油外,还有麻油。 对的,古代最早被当成食用油的不是菜籽油植物油,而是麻油,也就是现在的香油。 此时的北方很少大面积种植芝麻的,芝麻多产自南方,又因榨油工艺粗糙出油率不高,以至于麻油的价格比猪油要贵上很多,大致要七十多文一斤,有时还可能更高。 这时还没有人用花生榨油来卖。 顾婉宁相信,只要这批油一上市绝对会被争抢一空。 因为猪油和麻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猪油在冬季很容易凝结,而麻油的味道太浓又容易盖过菜本身的味道,不像花生油,颜色亮,又没什么太明显的味道,绝对是炒菜首选。 至于价格,就暂时定在七十文一斤好了。 五皇子妃自己就有不少的铺子,随便拿出一个就能用来卖油,庄子这边打着油,出了个二三百斤就拿去铺子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