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八十四章 转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转变 (第1/6页)

    前面已经提到,陆雯在科研领域做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在营造国际空间站期间,在小行星带上部署一万二千个重力场波动探测仪。这向浩大的工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那些进入太阳系的外星文明。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项工程根本完成不了。

    要知道,其花费很有可能超过了中国的国家承受能力,甚至远远超过了人类文明的承受能力。

    在持怀疑态度的人中,就有陆雯的丈夫牧浩洋。

    所幸的是,这些难题,没有难住陆雯,而是被她一一解决了。

    到最后,这项工程不但顺利完成,花费还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少得多,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稍微冷静一点就能发现,确实没有必要为经济承受能力担心。

    在大战期间建造的“深空”号飞船的造价大概是一百二十亿元,而一艘相似的飞船在量产情况下的造价还能减少三分之一,控制在八十亿元左右。事实上,最终的造价比八十亿元还低得多。主要就是,飞船中最关键的可控聚变反应堆是现货,不需要专门制造,即中国军队在大战期间的过剩物资。

    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军队总共拥有近两万套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其中一万四千套在陆军与陆战队手里,空军有大约四千套,另外两千套还海军手里。大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大规模裁军,即便最后保留了二百四十五万常备兵力,也需要裁减百分之九十的作战部队,因此有大量装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