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675节 (第1/6页)
朱标笑道:“他只是做了种设想,只是儿臣以为现在大明还没有这个能力做成这件事情。叫大山里的百姓走出来,他们做什么?用什么养家糊口?靠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儿臣以为,等什么时候湖广道也能有一座座如应天府这里的工坊,才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朱元璋点点头:“所以新政不能停!” 朱元璋觉得在度过开国之处,大明又经历了前面那些年的内部纷争之后,现如今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家那混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折腾。 这些年,应天府汇聚的人口愈发的多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国初的时候,自己一道旨意迁移地方百姓聚集京师所致,而是地方百姓自发而来的。 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将应天以西数个府县的百姓吸引过来做工。 至今,朱元璋还记得当初在皇庄推门之后所看到的那一幕。 虽然当时自己被骂成了老流氓,但现如今只要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已经扩大了数倍、数十倍,朱元璋便心中欢喜。 只要多一个人做活,便有一户百姓人家能多上一份收入。 这两年自己很少再去那些工坊看了,但朱元璋却知晓,现在仅仅是城外的一座专门从事棉花纺织的工坊,最少的都能有上千名女工做活。 并且,这些工坊并没有影响到苏杭一带的纺纱。 应天这边已经建立起以棉花为核心的一整套纺织流程。而在苏杭那边,则还是以蚕丝为主。 百姓增收,而地方上却未曾形成挤压。 这是朱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