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_第385章 死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死战 (第1/6页)

    鞑子的攻击很快发起。号角声中,数百骑兵骑兵冲出绿荫林地,踏着平坦的草地朝着山包冲锋过来。虽然只有七百多骑兵,但是他们冲锋起来的场面依旧极为震撼。

    马蹄起落,践踏的地面上草叶飞扬,野花纷折,尘土腾起。

    让张延龄没有料到的是,鞑子骑兵并没有兵分三路从三道斜坡上冲上来,而是出了林子之后径自向正对着他们的山包东侧斜坡冲锋而来。

    张延龄很快便明白了鞑子这么做是正确的选择。在眼下这种情形下,兵分三路冲锋,骑兵需要分出两队从南北两侧拐弯冲上南北斜坡。在狭窄的山谷之中,这会大大的降低骑兵的冲锋速度。拐弯冲锋,哪有直接冲刺更能发挥骑兵的冲击之力?

    况且,南北两侧山坡虽然平缓,但是和山包东侧的斜坡比起来还是角度略陡了些。水流冲击的方向便是从西边的悬崖上冲下来,所以泥砂堆积形成的整个小山包呈现东西狭长的特点。这让东侧的山坡的坡度更加的平缓延长。又是正对山谷林地,自然是最佳的冲锋通道。

    况且,鞑子是知道自己的防守兵力是三面布防的,直接从东侧山坡冲锋,可以打乱自己的部署。就算立刻将南北两侧的防守人员调集到东面坡上,也会显得仓促而浪费时间。而在骑兵冲锋的时候,哪怕只浪费对手几息时间,便有可能是决定性的。

    巴图蒙克不愧是大漠草原上的主人,对于地形的判断和骑兵冲锋的战术的应用调配,以及冲锋方式的选择都是有着精确的考量的。

    山包上竹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