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做点实事百姓不会忘记(下) (第1/5页)
战智湛心中暗想,这些老百姓从当年那个破败不堪的平房,就像“四锛喽”的家那样进门都得低着脑袋,冷不丁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楼房,岂能不对埠头公仆感恩戴德?于是,战智湛点了点头,说道:“嗯……三十六棚的老百姓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确实应该自豪。老百姓讲究安居乐业。要安居,就得有一个有顶、有门、有窗户,能遮风避雨,叫做‘家’的房子,高楼大厦歇脚店,黄泥岗上万万年。埠头的父母官能给老百姓干实事,确实功德无量!” 庄建红笑道:“可不是咋的!我李姨是那旮沓的居民委主任,她住的一号楼,就是当年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中最早建成的那栋。我李姨他们一家是一九五七年那年来埠头的,她家原来住的小平房还是我妈帮着在三十六棚租的呢。后来那家房东就把房子兑给我李姨了,我李姨在那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平房内,一住就是二十多年。虽然条件很差,日子艰苦,但是我李姨却很少抱怨,她觉得能在大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地方安居也知足了。” 战智湛对三十六棚那一带很熟悉,那个地方除了车辆厂文化宫外全是小平房,新建的几栋红砖居民楼非常显眼。也难怪许多附近的老百姓都赶过来看,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战智湛十分赞同庄建红的话,说道:“小红说的对极了!其实老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当他们得知埠头的父母官要给他们盖新房子的消息,高兴得睡不着觉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庄建红笑道:“唉呀妈呀……战哥你说的咋那么对呢!我们同学闲唠嗑儿,说起来‘你想你家的房子有多大’前儿,一般都会说‘两屋一厨呗!一个屋给我爸我妈住,我自己个儿就有一个屋了。’就像我李姨,她家呼兰的亲戚来串门,个个都羡慕的治不得,都说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