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这或许是偏见 (第1/4页)
刘闲看向蔡邕,微笑道:“说说你的看法。” 蔡邕道:“儒道虽然失之于迂腐,但其倡导的仁政思想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比如前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之所以大汉能够物阜民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文景二帝的仁政实在功不可没啊!” 刘闲摸着下巴道:“嗯,现在许多儒生也是喜欢拿文景之治来说事。 不错,文帝景帝这两帝的时候确实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儒生总喜欢将这些成就说成是儒道仁政所取得的。 其实,这件事情恰恰是文景二帝在利益平衡上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蔡邕流露出不解的神情。 刘闲背着手看着大厅外面,道:“文景二帝的治理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两个政策,一是轻徭薄赋,二是整顿地方吏治。 那么问题来了,文景二帝为何要这么做,难道仅仅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是实现了儒道的仁吗? 其实,轻徭薄赋,就是国家将利益让给百姓,而整顿吏治就是保证这样的行为不至于受到阻碍。 国家让百姓得到了利益,百姓温饱无虞,自然心中感激满意,满意了,天下自然安定。而安定的环境反过来又必然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商贸活动,国家的赋税也就得以增加。 国家收入增加,便能够采取更多的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如此产生良性循环,国家自然大治。这和仁或者不仁,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儒道的仁,说白了,就是为上者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下面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