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320 章 生为奴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320 章 生为奴隶 (第1/7页)

    游牧民族是不想农耕吗?若不是没有农耕的条件,相信没有人愿意逐水草而生,过着游牧渔猎,四海为家的生活。这种生活听起来确实充满了大漠风沙的浪漫,但落在实际之中,便是更短的寿命,更严酷的社会规范,更差的幼儿存活率,更低的生活水平。

    对于鞑靼人来说,一年除了夏季以外是不太洗澡的,衣服的换洗也是罕见的,婴儿的夭折是司空见惯的,将奴隶做为牲口使用是天经地义的,草原上的规矩就是这样的残酷,胜者得到一切,败者只能苟且偷生。

    草原民族不讲慈悲,他们完全依赖恐惧进行统治,人皮鼓、嘎巴拉,这些东西不是传说,是鞑靼人生活的一部分,奴隶在活着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将要被做成人皮制品,因为刺青工作是在生前完成的,到底是做成鼓面还是唐卡,供奉给上师,只在帐主一念之间。这就是草原人,还有草原人的宗教,鞑靼人当然没有读过《迷信、恐惧、统治》,但如果他们的奴隶能够明白谢六姐都说了什么,他们会很赞成的。

    鞑靼人是这样,建贼呢?罗刹人呢?在穷山恶水的所在,人们往往骁勇善战,并且善用酷刑来警告自己的敌人。别的民族,对于奴隶也完全谈不上慈悲,只是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文字,把所有残酷的刑罚和灿烂的文化一起埋葬在了历史之中。

    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巴图尔,他是知道建贼怎么对待包衣的,和鞑靼人相似而又不相似——鞑靼人还是以游牧为主,除非是大帐主,否则小家庭一般不畜养奴隶,因为他们的食物自己也并不怎么够吃,在漠北,冬天死人也是家常便饭,老人在冬季来临时会主动减少食量,在漫长寒冷的冬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