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零三节 可愿为大宋子民 (第3/4页)
。 能安居下来,谁愿奔波。 农耕的安定生产确实很吸引人。 西州与辽不同,与蒙古高原更不同,西州是前都护府的遗民组成的,本身就是半农耕化的部落,高昌这里的果业非常的繁荣,粮食的收成也不错。 阿厮兰汉又说道:“我去了汴梁,我只知道一件事,宋人朝堂与刘安不同。” 最初问话的长老这时说道:“若刘安有雄霸之心,我们西州就追随。若没有,西州不服。” “啊,哈哈哈。”阿厮兰汉突然放声大笑:“这个有趣,宋人皇帝不就是这样披上皇袍的吗?” 屋内,西州众长老也跟着笑了。 “出战,再调五万精锐,这一战要把辽人打的十年不敢兴兵,而后……看雄主是否有野心敢北上。” 阿厮兰汉将刀举了起来。 北上是必须的,天山要种白花,就不能任何敌对的力量干扰。 阿厮兰汉懂一个道理,农耕的人与放牧的人作不了朋友,西州已经是半农耕的国度,他们和纯牧的蒙古高原各部落是作不了朋友的。 此时,汴梁城。 来自李欢的第二封秘报已经送到,可刘安不在汴梁。 潘秭灵也没回汴梁,人还在咸平。 范四。 大名范仲淹。 今年十二岁,他接到这份秘报之后,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可整个朝堂之上他谁也信不过,虽然年少,可他认为寇准并非会为刘安的利益而行动。 李继隆是武勋,在朝堂上根本就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